专 栏

首 页

专 栏

【注重实践,以生为本】名师风采展示(一)

来源:     作者: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5-03-16 11:26    点击数: Views


编者按:

广州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旨在表彰师德高尚,为人师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同行专家认可,在宝马bm555线路检测和人才培养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日前组织的第八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共评选出10位教学名师。

为充分发挥校级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特推出“广州大学名师风采展示”系列专题。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邹涛老师,看看他是如何深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工作的。

名师简介

邹涛,研究员,现任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院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预测控制与智能决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重点学科—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6项。多年来一直从事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多项省市教学研究项目,荣获全国高校工程创客宝马bm555线路检测成果奖全国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恰佩克奖“产教融合教学名师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赛二等奖等奖项。负责专业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持编制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拔尖和卓越应用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担任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拔尖班责任教授,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赛事奖。邹涛老师工程实践经验尤为丰富,是双师型正高级教师。

教改风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邹涛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致力于构建高效能、深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科创融合,将产业工程案例、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产教融合:打造实践驱动的教学生态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工程案例、前沿技术难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思维、提升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训、产学研合作项目,使他们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实现从知识获取到能力生成的跃迁。

图1 广州电视台采访、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图2 学生进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实训

(2)OBE导向: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变革

为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邹涛老师坚持以OBE理念为指导,明确学习成果导向、精选工程案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轮次的反馈提升。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在团队协作与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例如,在讲授《电路》课程中一阶电路的响应时,跳出列写微分方程-解微分方程-公式理解的常规教学模式,从电容充放电驱动小马达的案例作为导入,建立起电路动态过程的直观理解;采用手机快充、慢充的案例讲解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汽车点火电路的分析,让学生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打造有获得感的课堂。

图3 一阶电路的响应公开课

(3)科教融汇:以创新驱动培养创客精神

教学与科研并非割裂的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双螺旋。邹涛老师坚信,科研不仅是拓展知识边界的探索,更是激发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客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讲授《专业导论》、《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时,他将科研融入教学,以科技前沿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实际工程需求出发,分析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并通过调研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邹涛老师主张学生不应该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是创新的实践者。因此,他积极推动创客教育,搭建开放式实验环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机器人、开发智能系统、优化算法模型等,并指导学生在挑战杯、人工智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多次获奖,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优化方案,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创中学”。

图4 学术交流与创客活动

邹涛老师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的引领。因此,他在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中主动融入课程思政,让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通过真实工程案例和行业前沿问题,他将工程伦理、行业规范、创新理念、工匠精神等贯穿于专业知识讲授之中,助力学生成长为既有扎实专业能力,又具备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工程人才。邹涛老师认为,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根本,熟悉专业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能够承担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上一条:【团队协同,立德树人】名师风采展示(二) 下一条:拥抱技术变革,打造智慧课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AI智慧课程全新上线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sogou